Feeds:
Posts
Comments

Posts Tagged ‘全美中医药学会’

http://news.lnd.com.cn/system/2018/09/26/000017392.shtml

新华网波士顿9月26日电(记者郭一娜)首届哈佛国际医学气功太极论坛暨全美中医药学会医学气功太极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近日在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会议中心举行。这是美国本土首次举办国际性大中型医学气功太极专业性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医学气功太极的研究进展以及人员培训”。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天君,太极与气功研究专家、哈佛大学教授彼得.韦恩、赫波特.本森等与会并发表主题演讲。其中,彼得.韦恩发表了《“关注”我们的身体:太极对中老年平衡与认知影响的研究》的报告。韦恩曾于2000年到中国进修,并尝试运用西方科学阐明亚洲传统治疗原理。他还曾撰写“哈佛医学院太极拳指南”。会上,中美两国医学专家就医学气功、太极在海内外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次大会由全美中医药学会主办,全美中医药学会医学气功太极专业委员会承办。来自美国、欧洲、中国、日本等国医学气功太极专家、学者、爱好者及哈佛大学师生约120人参加了会议。

Advertisement

Read Full Post »

新华社华盛顿9月17日电 专访:“针灸是个好东西”——访全美中医药学会会长田海河

http://www.xinhuanet.com//health/2017-09/19/c_1121684776.htm

新华社记者林小春

第三届美国中医药大会16日至17日在华盛顿举行,来自美国、中国等国的300余名中医药专家参会。就中医在美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会议主办方之一、全美中医药学会会长田海河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针灸是个好东西”,但科研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中药发展也应及早提到日程上来。

田海河说,自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把中医带回美国,至今已45年。经过多年坎坷,中医在美国有了长足发展,现在已有46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完成了针灸立法,目前各类有执照的针灸医生约有4.5万人。

“这个发展形势很好,但是学术水平良莠不齐,而且中医尚未进入医学主流体系,”田海河说,“就像美国人选择餐馆时还是以西餐为主,喜欢中餐的人虽有,但仍不占多数。要把中医带入美国主流社会,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田海河说,作为外来医学,中医在美国“还是会受到一定排挤”,虽然临床、科研等为针灸有效性提供了一些证据,但还不是非常充足,“需要我们更有效地开展工作,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证据,让民众、媒体以及立法、保险等各方面能更进一步认可中医,接受针灸”。

他说,很多人都认识到针灸的价值,近期一些其他行业也想参与其中。“我们欢迎更多人来做针灸,惠及民众,但有些人只接受了很少的训练,就提供针灸服务,还有人把针灸改成‘干针’,试图绕过法律和执业范围限制去做针灸,非但没效果,还给病人带来安全隐患,所以我们要反对,并普及知识,帮助民众找到合格的针灸师”。

田海河介绍说,“干针”本来就源于针灸,有人把针灸“改头换面”,说跟中医无关,“这是一种剽窃行为”。

谈到中药在美国的发展,田海河认为,中药在美国未列入药物范畴,只能归类为食品补充剂,不能宣传治疗效果,这限制了中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田海河说,这次大会是由全美中医药学会和美国中医校友联合会主办,目的就是团结更多的华裔和非华裔中医药相关人士,共同探讨如何抓住机会,应对挑战,提升整体学术水平,引领中医药在美国向正确方向发展。

在这次大会上,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作了题为《针灸临床疗效研究的思考与实践》的主题报告。他指出,虽然针灸临床研究论文在1992年以后快速增长,但一直没有形成系统的临床评价方法,缺乏高质量研究数据,为此中医学界制定了针灸临床研究和技术操作等一系列规范并仍在继续完善,希望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推动针灸堂堂正正进入主流医学体系”。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植物学评审组官员李静介绍了该机构有关植物新药的评审情况。她指出,截至去年年底,共有超过650种植物药物提出或通过“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其中绝大多数处于二期临床试验阶段,有两种获准上市。如果把植物药物按全新成分的药物看待,这个通过率“还不错”。

会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桑滨生介绍了中国《中医药法》及其对海外的影响,来自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等多家机构的十多位专家学者作了学术报告。大会主要赞助企业同仁堂也介绍了其国际化之路,这家企业已在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开设分店,正致力于提升这一中国品牌在美国的知名度。

Read Full Post »

  针灸在美国被点赞 中药科研亟须提上日程

近日,第三届美国中医药大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来自美中等国的300余名中医药专家参会。

中医在美国的发展现状如何?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带着这些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与会专家。

针灸发展形势良好执照医生约4.5万人

本次会议主办方是全美中医药学会与美国中医校友联合会,两个协会的会长均由曾就读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田海河担任。

田海河对记者介绍说,自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把中医带回美国,至今已45年。目前,中医在美国有了长足发展,已有46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完成了针灸立法,目前各类有执照的针灸医生约有4.5万人。

“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形势,但是学术水平良莠不齐,中医尚未进入医学主流体系。”他说,“就像美国人选择餐馆时还是以喜欢吃西餐为主,喜欢中餐的人虽有,但仍占不是占多数。要想怎么把中医带入美国主流社会,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田海河说,作为外来医学,中医在美国“还是经常会受到一定排挤和否定”,虽然临床、科研及发表的文章为针灸提供了一些有效果的证据,但证据还不是显得非常充足,“需要我们更有效地开展临床科研工作,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证据,以此来说服民众、媒体、立法、保险公司等更进一步认可中医,接受针灸。”

他表示,针灸是个好东西,确有疗效,很多人都认识到它的价值,近期出现了一些其他行业想染指针灸,“我们的态度很明确,欢迎更多的人来做针灸,惠及民众。但一些其他行业人只接受了很少的训练,就提供针灸服务,还有人把针灸改成‘干针’,试图绕过法律和各行业的执业范围限制去做针灸,非但没效,更对病人造成安全隐患。所以,我们要抗争,并教育、帮助们民众找到一个合格的针灸师。”

“我们需要对民众的安全负责,对针灸的名誉负责,需要对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保护。因为‘干针’本来就源自于针灸,他们把针灸改头换面,不认祖归宗了,反倒说跟中医无关,这是一种剽窃行为。”田海河说。

针灸临床研究正规范望入美主流医学体系

谈到美国中医药大会,田海河说,该会每年举办一次,今年是第三次,美国、中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中医领军人物都来了,几乎所有以西人为主的全国性中医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也来了,参会的还有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及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官员,美国针灸执照考试委员会、美国中医高校联合会及资格鉴定委员会等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也都到场。

“这次大会的目的是要团结更多的华裔和非华裔针灸师,大家聚集到一起共同探讨如何抓住机会,面对挑战,并同时提升整体学术水平,引领美国中医药的正确发展方向。”他说。

会上,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教授做了题为《针灸临床疗效研究的思考与实践》的主题报告。他指出,疗效是针灸发展的根本,虽然针灸临床研究论文在1992年以后快速增长,但过去一直没有形成系统的临床评价方法,缺乏高质量研究数据,为此中医学界制定了或正在制定针灸临床研究和技术操作等一系列规范,希望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推动针灸堂堂正正进入主流医学体系”。

大会期间,全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美国执照针灸师樊蓥做了题为《假针灸真是假的吗?》的学术报告,对一些结论认为针灸无效的论文的研究方法提出质疑。

樊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美国顶尖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近年来发表7篇针灸研究论文,最近的一次是今年6月发表两篇论文,其中刘保延负责的一项研究显示针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确实有效,而另6篇临床研究结果都是阴性(无效)结论,这可能与研究方法有关系。

樊蓥说,西医的临床研究要求随机、对照、双盲,对针灸而言,随机和对照没有问题,但双盲是有问题的,因为假针灸很难瞒过针灸师和病人,造成了所谓“真针灸不真、假针灸不假”的问题。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夏月博士探讨了大数据对针灸科研的指导意义,希望美国和中国在中医科研方面加强对接。

中药尚处灰色地带科研亟须提上日程

田海河强调,中医不仅是针灸,还包括中药,但因为针灸首先进入美国,所以针灸在美国成了中医的代名词。目前,中药在美国未被列入药物范畴,只能归类为食品补充剂,不能宣传治疗效果,所以还处于灰色地带,这限制了中药在美国的广泛应用和发展,“要把中药发展提到日程上来,包括推动在州层面甚至联邦层面立法。当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他举例说,包括麻黄在内,有几个中药因为安全性问题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禁用,“因此,有些人经常拿这些药说事,说中药不安全。我担心这类事件发生多了后,对在美国开展中药工作会有负面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做一些科研,了解中药的毒副效应,保证民众的安全服用。如果只有针灸,而没有中药,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医概念。”

会上,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原司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桑滨生解读了中国中医药立法及对海外的影响。桑滨生说,《中医药法》是中国中医药领域的一部综合性、基础性法律,不仅对中国中医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各国中医药和传统医学立法起到引领和借鉴作用。

美国药管局植物学评审组官员李静介绍了该机构有关植物新药的评审情况。她指出,截至去年年底,共有超过650种植物药物提出或通过“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其中绝大多数处于二期临床试验阶段,但只有2种获准上市。如果把植物药物按全新成分的药物看待,这个通过率“还不错”。

另外,还有十多位中美知名针灸专家和科研教育领域的学者做了学术报告。大会主要赞助企业同仁堂也介绍了其国际化之路,表示已在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开设分店,要让更多美国人知道同仁堂这个品牌。记者 林小春

Read Full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