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业在美国的发展与传播
沈燕清
中医药被世人誉为继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特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人的出国,中医中药也逐渐由华侨传播到海外,并在海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发展过程。二战以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海外掀起一个研究与发展中医药业的热潮。本文选择华侨、华人社会较为典型的美国为研究对象,就华侨、华人在美国发展与传播中医药的历程作一回顾,并就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作一分析,以期读者就这一问题有一较完整的了解。
一、 中医药业在美国的早期发展
中医药业在美国的发展离不开华侨、华人的努力。19世纪晚期,华工大量进入美国,中医也随之相继传入。早期在美国行医的华人有两种:一种是只给华人看病的中医,人们称之为“唐医生”;另一种是主要给美国人看病,中、西医兼通,但主要仍用草药处方的所谓“唐蕃医生”。当时华侨多信中医,故中医中药在华侨中十分流行,但不太为西人所熟悉[1]。十九世纪末叶,俄勒冈州的约翰·戴市和爱达荷州的波义西市是拥有技术熟练而又行医成功的“中国大夫”的两个社区,丁喜大夫(中文名字为伍于念)约于1887年来约翰·戴市,因为他医好当地一个牧场主儿子所得的一种病,那是一种在美国太平洋沿岸西北部的矿山和磨坊、牧场里常见的往往致人于死命的病痛――血中毒,他的医术才渐为西人所接受,差不多整个白人社区的人都来找他治病。而爱达荷州波义西市的卓亚方也是一位中草药医师,1889年他携带家眷迁到波义西市后,很快成为当地华人社区的头面人物之一。
早期中医药在美国的传播一定程度上为华侨、华人的健康提供了保障。1918年11月起,加州流行时疫,传自西班牙,全州患者15000人,死956人。由于情形严重,州政府通令戴面具,违者拘捕,一时人心惶惶,当时有一中医师甄玉光,对此时疫作秋燥大热症医治,售草药每一帖一元,服者愈,获救无数,华埠得以无恙,甄医师也声名鹊起。1928年11月间,三藩市流行伤寒症,蔓延全国,以加州患者为最多,而华人以服用中药的缘故,灾情较轻,甚至不觉得有任何殃及现象[2]。中医药的早期传播不仅为华侨、华人的生命健康提供一定保障,同时中草药的疗效也渐为美国人所知,他们渐渐接受中医,这有利于中医药的传播。到二战前后,三藩市有中医师20名,药材店15间;纽约有中医师9名,药材及参茸店11间;洛杉矶有药材店3间,中医师亦如此;波斯顿、西雅图等地有药材店12间。当时还有专医美国人的中医师,他们不须诊症,只问病售药,称为“草药医生”,以洛杉矶为最多,其中有不少人因为开草药铺而发家[3]。
早期美国中医药业多以私人开办小诊所的形式行医,很少有联合或建立医疗机构。1887年纽约PARK路有一座华人小医院,名东华医局,却是由几位曾受西方训练的医生驻院应诊[4]。直到二十世纪初华人中药业者认识到要同西人对中医药的抵制与排斥作斗争,维护自己的利益,就必须团结起来,于是他们纷纷建立各种组织、机构、公会。1900年三藩市东华医局创立;1912年三藩市的中医师有医学研究社之组织,是同业会的变相;1925年2月6日,加州华人草药公会成立,以维护同业之利益为宗旨,会长邓仙石曾抗争士密取缔草药案;1933年3月5日南加州中国中医药会成立,其宗旨与加州华人草药公会相同。而台湾中央国医馆驻美国三藩市分馆于1936年5月30日成立,该馆附设有国医研究班,由中医生担任专题主讲,如伤寒、疫症等问题,每日一次,战后不久该馆解散[5]。
中医在美国的传播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而是遇到重重困难的。上文提到的丁喜大夫在行医中就受到白人医务界的反对,因为白人西医忌妒他的医术,而美国医学会在1880年-1900年期间,也以在全国颁发执照的方式扩展了对私人医生的控制。1905年当地白人医生控告丁喜大夫非法行医,好在他已赢得了当地人民的尊敬,没有一个法官愿意治他的“罪”,因为“他没干过任何错事,他们找不到一个人出来反对他,所以他什么也不怕”[6]。而波义西市的中医卓亚方也遭到各种刁难,1899年波义西市医疗督察署拒绝发给他行医执照,他只得向法院起诉,到1901年2月才取得行医执照,不久获得“合格药师”证书[7]。1925年1月加州议会下议员士密提出取缔草药案,提交医药及牙科股审查时,华人群起反对,经下议会讨论后取消。1945年2月洛杉矶籍州议员密地提议,勒令中国草药医生(药材店包括在内)领照,但须经医药委员会考试及格,方准给照营业,由于华人反对,此议案也没有通过[8]。
二、二战以来美国中医药业的发展
二战后,尤其是近一、二十年,中医药业在美国取得巨大发展,促成其发展的原因很多:
一是战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新移民大量涌入美国,加上台湾、香港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大量华人赴美攻读、实习、深造医学,毕业后留居美国,这为美国中医药业的发展注入新鲜力量。
二是随着中医药的传播,中医日益显示出相对于西医所独具的疗效,特别是中医在治疗某些疑难杂症方面拥有独到功效,造福于美国人民,这使得美国主流社会开始改变对中医的偏见,渐渐接受中医。
早在80年代中期,美籍华人温其坤在康州的几个市镇开办5家针灸诊所,把中国传统的针灸术创造性地运用于戒烟、戒酒、减肥、美容和不育症,由于西医治病靠吃西药,许多美国人怕吃药;西医讲究开刀,很多病人怕开刀,而针灸既不吃药,也不用开刀就能治病,被许多美国人视为神奇的疗法,患者的福音,深受美国各界人士欢迎,温其坤也成为当地著名的“中国医生”[10]。
近年来就美国社会来说,艾滋病、癌症、吸毒等是几大医学难题,西医在它们面前束手无策,而中医则给这些病的患者带来福音。中医近几年来在治疗癌症、艾滋病等绝症的疗效渐为世人所知,据载,1998年5月美国首屈一指的癌症专家,新当选为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主席的李赫特先生在1998年5月上旬在洛杉矶表示:“拥有一种能治愈癌症的良药还仍只是一个梦想”。治愈癌症不易,退而求其次,抗癌、防癌也有益于人类,而中医却恰恰在这些方面有独到之处[11]。如1995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放射瘤学教授申榕年发现一种叫“细胞介导素”的蛋白不但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甚至在人体对抗癌症和艾滋病方面,也可产生很大的作用。而近年来有关这种蛋白的研究,在美国发展得很快,在西药里未发现有“细胞介导素”,而是在中药中发现,其中在黄芪、女贞子、灵芝这几种中药里都发现有“细胞介导素”,因而美国目前除了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大量增殖人体的细胞介导素外,也开始从中药里提炼,这使得中药的作用更为世人所瞩目[12]。再如中药材砒霜,早在我国古代就被用来治病,1999年初,美国临床医学最权威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香港玛丽医院均有用砒霜治疗急性早期幼粒细胞血癌取得成功的报告,但是砒霜为何能治病却是一个谜。该年旅美华裔科学家李永明揭开了砒霜治癌之谜,他经过研究发现砒霜之所以能治病,是由于砷作用于微管蛋白而引起白血病粒细胞凋亡,他率先揭示了砒霜治癌的机理,为砒霜治癌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进一步扩大砒霜的临床作用,研制开发安全可靠的治癌新药奠定了基础[13]。
正是由于中医在美国的传播过程中日益显示出其相对于西医的优越性,美国当地主流社会逐渐接受中医,他们开始重视学习、研究与利用中医,中医药学的社会地位日渐提高。1985年3月29日美国建立第一所中医学院,它以发掘推广中国传统医学、培养中医药人才、研究中医传统疗法为主要宗旨,创办人为中医师黄志伟。1987年时,美国有11个州正式承认中医有独立治病的地位,有12个州规定中医在西医指导下进行治病,其余的州虽然未立法,但也承认中医是一种治病手段。1991年经世界一流的生化专家确认,中医确实具有治病实效,而且将会被世界各地人士所信赖使用,成为安全又有效的药物,为此该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新设立“中药科学研究中心”,该中心试图以科学方法分析中药,探查其治病效能,世界各大研究机构也主动要与该中心合作[14]。1996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草拟了一份《有关植物制品和药物的指南》,为中药进入美国进一步放宽了条件。1997年“丹参滴丸”成为中国第一个通过FDA审查进入美国市场的中药产品。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传统医学列入议事日程,在五大洲建立了26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1995年夏首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此后,历届会议依次举行,为促进中医的发展与传播起了重要作用[15]。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中医针灸行业经过长达20多年的努力与抗争,终于赢得胜利,从1998年1月1日起,美国全国中医针灸师可使用全新的《通用医疗程度编码》(CPT CODE)向保险公司申报医疗服务,这是中医纳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经过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的争议,代表美国广大西医利益的美国医学会终于顺应历史潮流,改变立场,确认针灸是一种正式有效的医疗程序[16]。与此同时,世界上一些国家正考虑对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药进行立法管理,为中医药进入医学主流体系打开了渠道。总之,近几十年来,中医药业在美国有了飞快的发展,中医药已逐步打入美国主流社会,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中医药的发展有广阔的前景。
三、美国中医药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中医药业已经渐渐为美国的人民所接受,中医药业在美国的发展前景乐观,但我们不能否认,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
(一)中医药业的发展仍受种种限制:美国主流社会虽已逐渐接受中医,但并未置中医与西医于同样的法律地位。以针灸为例,1972年针灸疗法重新传入美国,并在许多州取得合法地位,而《通用医疗程序编码》编辑部却一直拒绝将针灸服务列入其中;到1995年美国医学会始终坚持“针灸在美国还处于试验阶段”的官方立场,这严重阻碍了中医纳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历史进程。美国保险业系统一直拒付针灸医师的医疗服务,联邦老人医疗计划也无法建针灸包括为福利项目;直到1996年3月美国FDA才正式通过“针灸用针”针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列入正式医疗器械[17]。再如1993年美国食物与药物管理局(即FDA)提出一项新法案,将维它命、矿物质及中草药列入药物管制范围,引起美国中医业人士反对,因为此法案一旦实施,购买中国草药,必须有西医处方,不但影响中药业,对华人生活习惯也有深远影响。此法案不但引起华人社区中医药人士反对,日本、韩国草药业人士也反对,认为美国人太霸道,强逼亚洲人放弃已采用了数千年的草药,选用价钱昂贵且有副作用的西药,所以亚裔社区草药业人士纷纷展开反对活动[18]。
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食补卫生教育法,允许制药公司从有益身体“结构及功能“的观点行销草药,如果从宣扬治病疗效的角度来行销,则会被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管制,因此在1997年12月,美国中医药界出现“红曲”事件。所谓“红曲”,是一种草药,400年前中国著名的医药书籍《本草纲目》中就有提到此物,书中称其“甜而无毒,助消化,活血,强脾,止泻”,美国人将其视为降胆固醇的良品,约有3万多家商店销售红曲成分的CHOLESTIN,如加州制造商PHARMANEX公司,该公司在中国有巨大的投资,PHARMANEX公司与北京一家制药公司合作,每年行销200吨左右的红曲。该制药公司认为“红曲”是天然草药,理应属于食库补剂,而非应由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管制的药物;而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则认为它是打着草药的幌子,实际上是药物,加上该制药公司不以食补的方式行销红曲,却在美国大作广告,声称红曲能降低“恶性”胆固醇,增加“良性”胆固醇,这对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来说,像是药效治病的说法,1997年该局禁止该公司供应红曲,使得北京的生产线大部分时间停工,影响了“红曲”在美国的销售[19]。
(三)华侨、华人中医师素质急待提高。大量涌入的新移民中,不少人原先学西医,到了美国由于竞争不过白人西医或根本无法继续从事西医,为了生存需要只好改行从事中医,有的甚至根本就对中医一无所知却“赶鸭子上架”等等,这难免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声誉。所以如何提高华侨、华人中医业者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学术地位,进一步了解西方医疗体系的运作,以适应已取得的身份和主流医疗社会的要求,便成为所有华裔中医师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美国华侨、华人社会已开始重视华侨、华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1995年在旧金山成立的中西骨伤研究院就是美国华裔中医界为避免上述危机出现所作的具体行动,该院通过举办现代中医骨科进修班,培养华裔高级中医人才。该院的未来发展是,第一步是使专业注册医师的培训步入正轨,第二步是开设东方医学博士,1996年开始招生。研究院这十年树人的举措值得进一步推广[21]。
中医药业在美国的传播与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融的一个表现形式,这注定了它不会是一帆风顺,但结局是美好的,中医药最终将在美国社会发扬光大,造福于美国人民。
——————————————————————————–
[1] 李春辉、杨生茂主编《美洲华侨华人史》东方出版社 1990年6月版 第139页。
[2] 刘伯骥《美国华侨史》续编 台湾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1981年11月版 第599页。
[3] 刘伯骥《美国华侨史》续编 台湾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1981年11月版 第600页。
[4] 刘伯骥《美国华侨史》续编 台湾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1981年11月版 第602页。
[5] 刘伯骥《美国华侨史》续编 台湾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1981年11月版 第604页。
[6] 美国杰弗里·巴罗和克里斯汀·里察森的《十九世纪末旅美华人中的两位草药医师》,《华声报》 1985年11月12日。
[7] 同上。
[8] 刘伯骥《美国华侨史》续编 台湾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1981年11月版第603页。
[9] 刘伯骥《美国华侨史》续编 台湾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1981年11月版第603页。
[10] 《华声报》1985年2月26日。
[11] 美国《侨报》1998年6月13日。
[12] 《广东侨报》1995年11月3日。
[13] 《福建侨报》1999年2月27日。
[14] 《华声报》1991年11月15日。
[15] 美国《侨报》1998年6月1日。
[16] 美国《侨报》1997年12月19日。
[17] 《华侨华人历史资料》1998年1期。
[18] 《上海侨报》1993年10月5日。
[19] 美国《侨报》1997年12月5日。
[20] 《华声报》1983年1月2日。
[21] 美国《侨报》1997年12月17日。
Leave a Reply